- ·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版面费[11/04]
- ·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投[11/04]
3个馒头1瓶水搞研究,“北大韦神”火了!亲朋这(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2009年举办的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韦东奕再度以满分的成绩拿到了金奖。 “连续两年参加国际竞赛都以满分拿到金奖,这在此前是从未出现
在2009年举办的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韦东奕再度以满分的成绩拿到了金奖。
“连续两年参加国际竞赛都以满分拿到金奖,这在此前是从未出现过的。并且,这也证明,韦东奕并不是一个只是为了竞赛成绩而学习数学的应试人才,其在数学方面确实有很大发展潜力。”张永华称。
当2010年韦东奕又有意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时,张永华劝退了他,“毕竟已经被北大提前录取,希望他能补一下其他学科的弱项”。
担心其生活问题
在高中阶段,张永华给了韦东奕充分的自由。
“我本身就是教数学的,有时候我在台上讲着课,他突然就站起来,走上讲台把他的解题思路写下来、讲清楚。我发现,他的解题方法确实比我们惯用的好。”张永华说。
韦东奕刚开始读大学时,并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起初,北京大学曾给我们学校反馈过,韦东奕在大学表现并没有很出彩,当时我曾有过担心。”为了能让韦东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其母亲曾在北京陪读两年,后来韦东奕在校期间拿到了不少数学方面的奖项,证明了自己,张永华的担心也打消了。
在韦东奕大三那一年,哈佛大学曾邀请其去就读,并且承诺了为其提供翻译人员等服务,但是他本人并没有答应。
在张永华看来,学习好的孩子并不是都适合搞科研,特别是高压之下培养出来的高分生并不擅长学术研究,而韦东奕这种自小就展现出天赋的学生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型人才。
“理科生大概率是在生活问题上能力不足,特别是学数学的人,就像我们的大脑思维可能分了好多功能区,那些数学天才大脑思维的功能区可能是相对单一的或不均衡的。”张永华早就注意到了理科生的通病,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的引导,比如轮流当班干部、轮流做课代表等。
但是,张永华认为,韦东奕这种数学天才在生活问题上的短板是天生的,社会需要其发挥专长,就应该对其短板给予宽容和帮助。
张永华曾注意到一个细节:前几年,韦东奕的一个校友去北京大学进修,曾与韦东奕有过会面合影,照片中韦东奕穿的还是高中时的校服。
“我们不能对其有偏见,也不能用常规的方式去培养他,应该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比如在科研上,给予其必要的指导和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最大发挥其潜力。另外,在生活问题上,北京大学可以给予其适当的照顾,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张永华称。
另外,张永华还希望,已经29岁的韦东奕能够在生活中多结交些朋友,“快三十的人了,也到结婚的年龄了,该处个女朋友了。”
东阳老家亲人:他每月花销300,连微信微博都不用……
每月生活费不超过300元,没有微信,不看微博,不爱接电话,不爱社交,淡泊名利……在亲人们眼里,全网封神的数学“大神”韦东奕虽然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在生活中却有着不同于众人的淡泊。
6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韦东奕老家东阳市城东街道东屏村白火上自然村,听家乡人讲述数学“大神”父子俩背后的故事。
韦东奕的伯父韦世共如今在东阳商城经营一家窗帘商铺。16岁失去求学机会后,韦世共从木工转而从商,如今在商城从事窗帘生意,生意做得相当不错。说起韦东奕这个侄子,韦世共的眼里是掩不住的骄傲:“韦东奕这个名字是我弟弟取的,东是因为他出生在山东,爸爸是东阳人,奕是因为他奶奶是白火上隔壁的后奕村嫁过来的。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他爸爸对东阳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虽然从小在山东长大,但韦东奕始终觉得自己是东阳人。虽然和家乡远隔千里,但是他对于亲人却始终血脉相亲:韦东奕刚出生时,奶奶卢巧娥曾经到山东带了5年的孙子,因此祖孙俩感情非常好,后来奶奶回到东阳后,7岁时韦东奕曾跟着父母回过一次东阳。
大三时期,他在《应用泛函分析学报》发表的论文中,有关作者的简介就清楚提到自己是浙江东阳人。

韦东奕性子低调腼腆,不善交往,醉心于学术研究无心旁顾他人,所以经常拒接很多电话,但是远在东阳的堂哥韦晶洲的电话不管什么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接起,而且从不会主动挂断电话。
文章来源:《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网址: http://www.yyfhfx.cn/zonghexinwen/2021/1202/395.html